党建工作
红军创建初期,既没有电台器材,也没有电讯技术人员,打起仗来,只能靠通信兵传递命令。
在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的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里,陈列着一部军用电台。透过这部“听风者的武器”,我们可以追溯红军是何时拥有第一部电台,以及红军无线电队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一 红军创建初期,既没有电台器材,也没有电讯技术人员,打起仗来,只能靠通信兵传递命令。直到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国民党军“送来”了一部半电台,红军才有了自己的无线电装备。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12月30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在龙冈歼灭国民党军第18师师部和两个旅共9000余人,活捉前线总指挥兼师长张辉瓒,缴获各种武器9000余件、子弹100万余发、15瓦电台1部,取得了反“围剿”首战大捷。然而,这部电台却被红军战士砸成了“半部”。 最先攻入第18师师部的,是黄公略率领的红三军。这是一支刚由在赣西南坚持斗争的红六军改称的队伍,对缴获的许多装备,战士们从没见过。在缴获的装备中,有两个“酒坛子”和一块“铁疙瘩”引起大家的关注——这其实是一部完整电台的蓄电池和汽油发电机。出于对敌人的仇恨,战士们将其破坏掉了。 这时,旁边一个木匣子发出“嘀嘀嘀”的声音,有人提议将它送到军部去。当木匣子被送到红一方面军参谋部时,参谋处长郭化若一眼就认出,这是一部电台的收报机。随这部电台被红军俘获的,还有16名国民党军第18师的无线电机务人员。他们被俘后吓得面色发白、双腿打颤。郭化若挨个跟他们谈话,讲红军优待俘虏的政策。随后,郭化若又去找朱德汇报情况。朱德听说只剩下了收报机,叹了口气:“半部也好,可以用来听敌台的情报嘛!”郭化若又请示,对这些技术人员,要给些特殊待遇,争取把他们留下来。朱德当即同意,并专程到龙冈祠堂宣讲政策。朱德对他们说:你们先把工作搞起来。不要看红军现在没有电台,将来敌人会给我们“送来”。没有人我们可以训练,也还会有人陆续从白军中来。革命事业就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这些国民党军的无线电机务人员听完后,沉默许久。这时,一个身材瘦高的人率先举手。他叫吴人鉴(后改名王诤),中尉报务员,1928年考入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后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交通大队,又称黄埔军校第六期)。紧接着,一个穿着学生服的小伙子也举了手,他叫刘达端,是国民党军通信分队的练习生。之后,又有7人陆续举手,表示愿意留下来加入红军。会后,朱德还送给他们“麻雀牌”香烟,表示鼓励。 随后红军乘胜追击,在宁都东韶击溃了国民党军谭道源第50师。这次,毛泽东、朱德专门通令各部队:胜利后须注意收缴敌无线电机,且不准破坏,并须收集整部机器及报务员。战斗结束后,红军又缴获了一部15瓦电台,并完整保留了下来。 但是这次国民党军队的电台人员全都跑了。朱德非常焦虑,直到黄昏还在打听无线电台人员的下落。警卫员忽然想起有个无线电技术人员在俘虏营里。朱德兴奋地说:“快去请他来谈一谈。”半小时后,警卫员回来报告:“这个人叫谭道清,是国民党军第50师师长谭道源的同族兄弟,害怕受到牵连,早早就领路费走了。”朱德望着皎洁的明月说:“昔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今天正好是农历十一月十五,我们要建立无线电台,也要月下去追人才呀!”说完,立即骑马去追。追到一个哨口时,哨兵报告说:“那人已离开1个多小时了,要追上有困难。”朱德下定决心,终于在江边追上谭道清,此时已是深夜。谭道清得知红军总司令亲自赶来请他回去,非常感动,一再向朱德表示敬意,跟着朱德回了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