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热潮激发海底电缆需求 上市公司开足马力抢占份额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推动下,海上风电迎来超预期发展,带动包括海底电缆(以下简称海缆)在内的相关产业链不断升级。
作为汉缆股份的最新生产基地,汉缆海洋工程产业链基地计划总投资15亿元,占地约22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海洋工程高端装备技术研究院、制造及集成基地,主要生产研发脐带缆、超高压海缆等海洋工程装备相关配套产品。
该项目将于2023年实现全部建成投产,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海陆缆生产基地,年产值可达30亿元。汉缆股份(002498.SZ)董秘王正庄表示,海底电缆是汉缆股份风电产业链中的一部分,目前公司海底电缆业务执行订单充足。
海风提速刺激海缆需求
2021年陆上风电增速放缓,海上风电却大放异彩。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海上风电新增并网167万千瓦,同比增长227%。截至9月底,全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达到1319万千瓦,同比增长75.7%。
相对陆上风电来说,我国的海上风电未来发展空间更大。首创证券研报认为,根据目前各省已出台规划,保守预计十四五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43GW。其中2021年海上风电抢装预计6~8GW,2022~2025年海风新增装机约35~37GW,年均新增9GW,而我国海上风电2016-2020 年年均新增装机仅约2GW。
海上风机所发电力一般先由中低压电缆输送到海上升压站平台,经过升压后,再由海缆输送到陆地。目前在海上风电行业高速发展阶段,海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东方电缆、汉缆股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目前海缆业务充足,公司不愁订单。其中,东方电缆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总额约64亿元,其中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38亿元,占比59%,陆缆系统 26亿元,占比 41%。公司大部分海缆订单会在2021和2022年确认收入。
华西证券认为,在风机价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预计未来江苏、广州、山东等省将会持续加大海上风电建设,2-3年后,海上风电有望进入平价时代,将进一步带动海缆需求大幅增长。
随着技术的成熟,风机不断迈向大型化,并走向深海。中国电力科学院新能源所副所长秦世耀在财联社4日组织的电话会议上表示,海缆的使用量与风机的离岸距离相关,随着深海风电资源的开发,海缆的用量会相应增加。
从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看,东方电缆2021年三季度单季度海缆系统实现营业收入9.95亿元,同比增长74.45%,较陆缆系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高约20%。中天科技(600522.SH)三季度毛利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与公司包括海缆和海洋工程在内的海洋业务快速提升有关。
企业扩产高毛利仍望维持
因为技术壁垒更高,海缆行业格局较为稳定,是风电领域行业集中度最高的环节之一。目前国内海缆厂商主要有4家,东方电缆、中天科技各占三分之一的市场,亨通光电(600487.SH)和汉缆股份约占有剩下的三分之一市场,宝胜股份(600973.SH)等新进入者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相关上市公司积极扩产。东方电缆上述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新产业基地今年部分达产,明年实现完全达产,产能将翻一番。汉缆股份在青岛市即墨区女岛投资扩大海缆产能,董秘王正庄表示:“未来公司谋求市场份额会更大。公司在女岛新建的海缆车间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达产后将增加10亿元以上的产能。”
公开数据显示,与陆缆普遍不足15%的毛利率相比,2020年主要海缆厂商毛利率在50%以上,东方电缆2021年三季报显示,在原材料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公司海缆业务毛利率仍然接近50%。公司前述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海风平价压力下,产业链面临降本的需求,预计公司海缆业务毛利率明年会有一定下降,不过不会下降太多,预计能保持在40%以上。”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海缆属高壁垒环节,研发难度大、周期长,在产品认证、历史业绩等方面助力下具有先发优势,新进入者寥寥,未来毛利率有望维持高位。
为了维持高毛利,相关企业努力改善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东方电缆上述负责人表示,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实现脐带缆产业化的企业。王正庄亦表示,汉缆股份不断积累在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领域技术优势,其中110Kv-500Kv交联电缆、110kv-220kv电缆附件等产品优势明显。
声 明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