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注意事项
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能享有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直接政策优惠,还能够提高新技术企业业品牌形象和市场价值,其影响力仅次于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但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也是一个专业度极高,比较复杂的申请工作,需要企业做好战略规划和充分准备。
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提前准备好如下方面:
1.提前归集财务费用,建立科技财务体系
高企认定工作指引中明确了研发费用归集的范围: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同时明确指出企业应对研发费用进行单独列支并单列到具体研发项目。否则会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在申报高企认定时,才临时按照「指引」要求,按项目对研发费用逐项进行归集、认定,工作量非常大,效果还不好。
2.事先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认定条件要求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比例要在10%以上。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人力资源体系,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满足公司和员工发展的需求。
3.尽早获取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首要和必须条件, 其中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等属于Ⅰ类核心知识产权,在高企认定中也会给申请人带来相应较高的分数。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属于Ⅱ类知识产权,要满足平均每年不少于5件授权数量要求。
4.建立企业研发机构,规范组织保存管理
高企认定工作指引指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评分占比20%,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研发过程中对研发流程的梳理、管理制度的执行、奖励政策的体现都要明确规范。
所以但凡能证明企业实际进行了研发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材料都应要注意日常收集与整理,才不至于临时抱佛脚,资料准备不充分。
5.提前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
主成果一般硬件、软件、工艺、方法、服务等,副成果一般有标准、专利、论文、图纸、著作、报告等。
科技转化成果,是高企认定的认定条件中另一项高分项,因此,在这一项做好工作,是直接可以提升高企认定成功率的。
很多企业都自认为做好了申报高企前的十足准备,最后却还是“落榜”了。这是因为失败企业普遍踩了以下的坑点:
1.企业知识产权技术含量不高
实用新型专利通过的周期时间为7-14个月,发明专利通过的周期时间更长,通常需要2-3年左右。
绝大多数企业知识产权数目不够,又着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想确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加分最快速的方式就是选择软著申请。
企业仅为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而申请软著,知识产权关联性低,甚至于软著与研发项目和产品的核心技术毫无关联,这就造成企业知识产权评分不高。
2.申报领域不符
不少的企业无法找到完全满足企业产品和技术的高新领域。本身的定义都没有找准,因而在申报的材料中出现了领域选择不对而难以通过评审的状况。
例如第五大类的“高技术服务业”,要是不了解该领域里的细分类别,就有可能选择错误。
3.企业不清楚核心指标
专家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时,重视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包含企业知识产权(30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分)、企业的成长性(20分),4项指标满分为100分,综合性得分实现71分及以上为满足认定要求。
“指标打分”要求企业可以把控重点,将复杂的信息资料(技术、财务、制度等)进行有效的整合,体现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科技成果单一化,关联性差
新的工作指引对科技成果转化形式进行了多样化,丰富了企业将研发的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的方式,并要求年平均转化5项以上。
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还需要将企业的科技成果进行描述,要描述出技术成果是什么,怎样转化的,运用在哪个产品中,运用的实际效果怎样,是否产生收益等。
5.企业人员资质不够
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方式在人员层面降低了要求,将科技人员与研发人员统称为科技人员,比例要求统一为10%,取消了大专以上的学历的限制,这一些调整为企业处理人员问题给予了有利条件。
但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最新的管理办法针对人员方面提出了某些新的要求,例如人员的统计方法、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情况、科技人员的认定标准等,申报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
6.财务核算标准化能力欠佳
财务核算不标准化是大多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失败的主要原因,常见问题有:研发费用含无形资产摊销金额而财务报表中无形资产;会计报表没有研发核算;多个研发项目的研发经费雷同;研发费用超过管理费用。
因此,企业财务执行人员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研发核算管理的规则和内涵。
7.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新的工作指引加强了企业对社保人员的检查力度,尤其是乡镇型科技企业。而许多新成立的公司为了能节约费用,通常核心创业人员甚至于初创团队的员工都不交社保,将钱省下来用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除此之外,近两年来新成立的企业多以技术人才创办为主,这类企业技术方面较为领先,但财务管理方面就比较松散。
因为线上支付的发展趋势,如今许多企业线上收款,直接进入账户,即使进入到公司账户也不怎么开票,致使账目混乱。
在后补充材料中资料容易出现制度写明了有具体金额的奖励激励,但并没有发奖金、汇款或现金签收的凭证等前后不一致的现象,使审核专家对其各项管理制度存有疑问,致使扣分。
8.团队缺少申报资料编写经验
针对中小企业和首次申报的企业而言,对具体政策和申报过程不够透彻以及编写申报材料缺乏经验也是一大难关。团队缺少实操经验,不清楚材料具体应当如何准备。
例如:研发人员不清楚研发项目如何归集,缺少科学的设计和安排,生搬硬套专利说明书;财务人员未设置研发支出辅助账,数据前后不一致,企业审计报表与纳税申报表不一致未做说明;此外技术性不强,产品描述不清,科技成果佐证材料太过简单,也会致使专家判断认定不精准,影响到申报结果。